栏目分类
柴烧茶具为什么从几十、几百,到几千元不等,什么价位正常?
发布日期:2025-07-05 22:49    点击次数:69

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之前总说,新手别买太贵的茶具。

主要还是因为新手泡茶技术不熟练,泡起茶来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用贵重的茶具泡茶,反而束手束脚。

手一抖,不小心把茶具磕碰坏了,肯定会心疼。

况且,茶具市场水太深,奔着名号去买一些“大师款”,容易买到假货。

当然,如果预算充足且不在意以上这些情况,那想买什么都可以。

还是那句老话,茶具的选择丰俭由人。

图片

新手入门的第一只茶具,大多都是款式简单的白瓷盖碗。

那么,想更进一步,更深入一些,该往哪个方向走呢?

这是一位茶友的疑问。

给这位茶友的建议是,看个人喜好。

工艺不同的茶具,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在保证货能对版的前提下,合自己眼缘的便是最好的。

若单论实用性,作为主泡器的盖碗,只要器型标准、出汤顺畅,具体什么款式,影响不大。

品茗杯一类的器具,选起来限制更小,大可以把个人审美和喜好放在第一位。

图片

《2》

从留言数量能看出,不少茶友都对柴烧很感兴趣。

但市面上的柴烧价格并不便宜,多数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都不会随意下手。

虽然审美是主观的,但柴烧茶具的工艺美学价值毋庸置疑。

柴烧茶具与其他茶具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独一无二的个性。

不上釉,用木材直接烧出来的器物,一切都由温度和火焰决定。

素坯在柴烧窑中烧制时,表面会不断积累木材燃烧产生的灰烬。

这些灰烬会在高温下,与胎体融合。

持续不断的烧制,使胎体表面的落灰越积越多。

当温度达到顶峰时,这些落灰会真正与胎体融为一体,形成各种斑驳陆离、形态各异的自然落灰釉。

图片

落灰釉越积越厚,厚到胎体表面挂不住的时候,这些多余的釉会随着杯壁往下流。

流下来的釉,,会形成海浪、山峦一般波澜起伏的线条,就像落灰在杯身上落下的泪,因而,这种釉也被称之为泪釉、积釉。

而当泪釉积满杯底,又会在杯底或碗心转化出清透亮眼的翡翠色。

除了光怪陆离的釉面之外,火痕和金属光泽也是柴烧茶具的标志。

火痕,就是茶具表面被火焰吻过的痕迹。

高温之下,火焰的温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胎体,形成红、橙、黄的渐变色。

不同于落灰釉和火痕,金属光泽来自素胚本身。

泥料中自带的金属物质,在烧制时会被高温还原到釉的表面,形成偏灰或金色的金属光泽。

简单的素坯,在木材、火焰、高温的联合作用下,摇身一变,成了世间只此一只的柴烧茶具。

图片

《3》

茶友们对柴烧茶具的犹豫,大多源于它的价格。

几百块的价格是正常水准,上千的款式也很常见。

毕竟这些独一无二的柴烧盖碗,制作起来成本不低。

传统柴烧,燃料就是一大笔支出。

柴烧茶具的釉面花纹全靠灰烬、高温和火焰天然形成,而条件的基础,就是燃烧木材。

为了保证釉面的形成,温度不能低、烧制时间不能短,需要用到的木材就多。

在落灰釉的基础上,要烧出更绮丽的泪釉、翠底,只能延长烧制时间。

烧制时间足、温度高,才能烧出优质的柴烧茶具。

图片

当然,整个烧制过程,还要请经验老道的烧窑师傅盯着。

什么时候加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种类、天气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等,都会影响窑内茶具的色泽变化。

这些都需要烧窑师傅来把控,既考验技术、经验,也考验体力。

稍有不慎,一窑茶具就可能烧坏,烧出残次品是常有的事。

并且,为了烧出精品,每次入窑的素坯数量也不能多,很难实现量产。

烧制成本高、成品率低、釉面花纹有随机性,决定了柴烧茶具的珍贵。

能出现在茶友面前的,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品。

图片

《4》

柴烧珍贵,制作成本高,市面上自然也有不少假冒产品。

有意入手柴烧的茶友,要注意辨别真假。

假柴烧的釉面、花纹,都是人工造假的,在真柴烧的天然花纹面前根本不够看。

自然落灰形成的釉面,如果用人工手段造假,看起来极其不自然,颜色突兀,毫无美感。

柴烧茶具古朴的渐变色,和独特的金属质感,也非人工调色上釉可以模仿的。

一深一浅、一浓一淡,在真柴烧身上的表现都极尽自然,似傍晚时分,被夕阳染上橙金色的云层,变化多端,走势随性。

假柴烧茶具,为了还原真柴烧的花纹,往往会上很多层釉,但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人工手段,复刻真实火焰舔舐出来的灵动感。

不仅如此,一层又一层的人工上釉,反而会再次拉开假柴烧和真柴烧的差距。

图片

柴烧茶具的坯体,基本都是手工拉坯制成的,泥料优质、修坯精细,手感轻便又不失质感。

而假柴烧大多是机器拉坯,头重脚轻的问题明显。

再加上表面一层厚厚的人工釉,整体就更笨重了。

另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鉴别真假柴烧的小技巧——看支钉的痕迹。

真柴烧的茶具,为了让底部也获得充分的落灰釉,都会用支钉将器物支起来。

故而,真柴烧茶具的底部,会留下三到四个的白点,或是圆环形的白痕。

用电窑、气窑直接烧制出来的假柴烧,是不会有这样的痕迹的。

低于百元的柴烧茶具,基本可以断定是假柴烧或是重瑕疵品,没有进一步判断的必要。

图片

《5》

青花茶具题材丰富,花鸟、山水、人物等纹样风格各异。

斗彩、郎红一类则色彩鲜艳,瑞丽华美,置于茶桌自成一道风景。

但要问独一无二的韵味,当属柴烧。

初看柴烧,或许并不惊艳。

但沉着、质朴、自然的美感,却是其他品类难以企及的。

一只柴烧盖碗,经得起时间考验,越看越有味道,越用越显韵味。

若遇上了合眼缘的柴烧茶具,茶友们可别错过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